商标注册实行申请在先原则?
由于申请时间较晚,导致无意侵权最后损失惨重的例子比比皆是
01
苹果支付6000万美元解决IPAD商标纠纷 美国苹果公司起诉唯冠科技,不履行IPad转让商标义务。该案件经过三次开庭,最终判定苹果败诉。最终苹果支付6000万美元(约3.8亿人民币)解决IPad商标纠纷。
02
《非诚勿扰》开播6年商标被抢注被迫改名 开播6年的电视节目《非诚勿扰》商标被抢注。法院一纸判决书下来,判决该栏目名称侵权,要求江苏卫视立即停止使用。煞费苦心做出的热播节目却由于商标版权保护意识淡薄被迫改名。
03
博西抢注商标索要4000万欧元转让费 2000年,海信在德国提交商标注册时发现该商标已于1999年被博西抢先注册,被索要4000万欧元天价商标转让费。海信历时6年,最终以50万欧元的价格,将西门子抢注的海信商标赎回。
04
“嘀嘀打车”无奈改为“滴滴打车” 当时嘀嘀打车一经推出就火遍大江南北,可没想到有家企业早就在第9类注册了“嘀嘀”商标,并以此起诉滴滴,开出了8800万的天价赔偿。此案直至现在仍在审理中。